English

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

2000-07-21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近十年来,厦门大学历史系在杨国桢先生的倡导下,开辟了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这一新的学科领域,并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。继1998年1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《闽在海中——追寻福建海洋发展史》(杨国桢著)、《海上人家——海洋渔业经济与渔村社会》(欧阳宗书著)、《走向海洋贸易带——近代世界市场互动中的中国东南商人行为》(陈东有著)、《东洋航路移民——明清海洋移民台湾与菲律宾的比较研究》(曾少聪著)之后,1999年12月又由该社推出《天子南库——清前期广州制度下的中西贸易》(张晓宁著)、《喧闹的海市——闽东南港市兴衰与海洋人文》(蓝达居著)、《陆岛网络——台湾海港的兴起》(吕淑梅著)、《海洋迷思——中国海洋观的传统与变迁》(黄顺力著),从而把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由海洋渔业、海洋贸易、海洋移民方面拓展到了海港市镇、海岛开发、海洋社会、海洋观念等领域,使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逐渐显露出清晰的体系和轮廓。

长期以来,中国史学中存在着重大陆史、轻海洋史,重社会生产关系、轻人与自然关系的倾向。杨国桢先生利用自己身在沿海环境中的优势,积极进行田野调查和体验。认识到在中国历史上,除了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之外,海洋文明当是不该忽略的一支。他积十年之功,力图一段一段地复原这部“失忆”的历史。在正统典籍较少记载,史料的搜集具有巨大难度的情况下,杨国桢先生深入民间进行调查访问,搜集民间散存的碑刻、文契、家谱、族约资料,参与观察地方文化风俗活动,访求民间流传的各种传说轶事。阅读了他主编的海洋史丛书,我们能确实地感受到中国海洋文明的脉动,能深切地体味到中国地域间差异性的存在。传统观念认为中国幅员辽阔,毋须向海外发展,即中国缺乏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动力,其实中国沿海先民从来就具有冒险和开拓精神,特别是宋代以后,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杨先生认为这也是中国走向近代的标志之一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